台湾设计界为晋江产业界注入新动力 - 法治观察 - 今日晨报
您好,欢迎来到今日晨报!

今日晨报

台湾设计界为晋江产业界注入新动力

2018-05-29 11:53:21 来源:泉州网

  晋江经信部门带队走访台湾设计产业,与业界展开深入的交流。

  核心提示

  产业升级需要资源与人才,日前,晋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郭浪滔带队,携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企业家一行前往台湾,与当地相关院校、协会进行产业深度交流与对接。“两岸产业界交流日渐深入,资源互补性融合发展正当其时。”郭浪滔说,此行一方面为即将举行的第五届“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造势,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宣扬晋江产业优势特色,为晋江企业与台湾设计人才资源对接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持续交流加快两岸产业融合

  “此次台湾相关设计院校及机构均派出主要负责人接待交流团一行,由此可见晋江产业的名气在外。”参与交流对接的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林敬亭称,从2013年开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晋江工业设计助推产业升级的氛围逐步形成,同年晋江举办了首届福建省“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当时参赛作品共有3000余件。随着设计大赛的持续推动,在去年举行的第四届设计大赛上,参赛作品已接近万件。另外,连续举办覆盖海峡两岸大学生的暑期设计营活动,仅2017年,16场设计营就累计创作出344件作品,初步预计156件作品可落地量产或申请专利。经过几年培育,台湾业界对晋江产业日渐熟悉,两岸交流愈发频繁,很多台湾院校师生都到过晋江,参与过相关活动。“设计必须服务产业才能形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推动力。”郭浪滔说。

  此次交流团一行先后走访了金门大学、台湾设计学会、台湾产业与设计协会、台湾感性学会、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台湾大同大学、台湾亚洲大学等台湾创意设计机构、高校,共商2018年福建省“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参赛学生组织、作品提交及两岸大学生设计营师生征集活动的推进事宜。

  “我女儿的设计工作室就坐落在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负责接待交流团的台湾人阿豪已经算是半个晋江人了,经常往来两地,与不少晋江企业家熟络。“台湾有优秀的创意思维,晋江有夯实的产业基础,相信我女儿会在晋江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他说。

  “我有不少学生参加了‘海峡杯’大赛并且获得奖项。”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朱副教授说,今年同样期待学生有更好的表现。“我们院校也开始有大陆的学生就学,两岸各方面的良性交流越来越具有实践性”。

  福建省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由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系晋江市人民政府与泉州市经信委联合承办的省级大赛。根据产业需要不断调整参赛项目,今年设置了产业装备、智能产品、时尚服装、运动鞋服及综合组五个组别,大赛除产生一个特别奖之外,每个组别还将有金银铜奖,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成果落地转化,除大赛奖金外,每个奖项还配套了落地奖金。“即日起接受参赛报名,作品征集时间截至8月中旬,欢迎更多的学生和院校前来参与。”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秘书长陈诗从说,每年设计大赛之前,结合大学生暑假设计营活动、台湾新一代设计展推介晋江人才升级和产业发展,他们都会组织赴台交流对接,这已经成为加速两岸产业交流融合常态化的“品牌动作”。

  开拓眼界助力项目合作

  此次赴台的设计交流团成员中除了晋江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外,还有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兼合党委书记、利郎(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如平,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常务副会长、尚之坊创意园董事长王育云,乐登集团董事长陈瑞典,福建纸匠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聪,晋江一岂产品设计公司总经理蔡增熠,福建正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志长,福建新宇拉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明丽,晋江市紫阳织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秀静,福建集成伞业有限公司总助郑勇诚及晋江市食品协会秘书长陈昌熙等多家企业及机构的负责人跟团参与。交流期间正值全球规模最大的新一代设计展举办之际,企业家们表示,这种具有实质性的走访活动利于他们进一步打开眼界,感受前沿设计师的无限创意。

  张小聪高兴地说,当下企业面临从产品设计到空间设计的全方位产业升级关口,最缺少的便是具有实操能力的创意型人才,此次正值台湾亚洲大学在校举办招聘会,经过前期沟通,定向面试了几名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他们都很想学东西,也极具创业创新精神,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张小聪说。台湾亚洲大学创意商品设计学系一名姓吴的学生说:“之前就有看到学长们参与暑期设计营活动,很高兴企业可以给我机会学到更多东西。”

  “当地在文创园氛围的整体营造及运营方面颇有心得。”在走访台湾松山文创园时,王育云深切地感受到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他希望今后晋江洪山文创园区也能引入一些现代雕像类的创意小品设计,利于优化当地设计人才宜商宜居环境。王如平多次前往台湾考察产业,在他看来,产业要升级必须学会讲故事,要给予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在此过程中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台湾在设计领域积累了不少过剩的产能,两岸的业界交流为释放各自的产能提供了畅通渠道。从事户外用品开发的陈瑞典则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了产品设计上,在他看来,好的设计再加上持续不断的消费引导,最终才能让品牌在消费者观念中生根。“这是一场耐力赛,我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在松山文创园里,台湾包装设计协会辅导理事长黄先生也与交流团进行了深入交流。“我在晋江也有设计公司,并且已经与当地的盼盼食品集团、阿一波食品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他说,今后借助两地的创意园平台,期待会有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

(责编:文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