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风险提示:近期,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要谨防宣传误导,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等方面情况。
网红医疗险受热捧
说到短期健康险产品,目前最火的当属“百万医疗险”。自2016年8月,有互联网保险公司推出第一款“百万医疗险”产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各家主流健康险公司相继推出同类产品。通常,消费者只需要花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医疗保险。
互联网保险资深人士高涵告诉记者,这类短期健康险,因为保费低、保额高、线上购买便捷等特点,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追捧。
从销量上来看,“百万医疗险”这种一年期的短期医疗险的销量是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因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在定价设计方面很亲民,同时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能够让这个产品更多的触达到用户,这和以往的这种个险代理人销售的模式也有一些不同!
“保证续保”≠“连续投保”
然而,不少消费者在认为自己捡了大便宜的同时,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续保问题。
记者拨打了众安保险的客服电话,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一款名为“尊享e生”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客服表示,一年保障期之后,并不保证续保。
客服:因为我们是短期保险,所以我们不能保证续保的,但是是可以续保。
记者:什么叫可以续保?
客服:就是说您购买完一年到期之后,这款产品还在售,您是可以进行续保的。
记者:如果这个产品到时候停售了呢?
客服:停售的话,因为我们短期险是有规定说不保证续保,所以我们停售的话,就没有办法确保这款产品了,但是如果停售的话,会个升级版出来了,让你去买。
记者:升级版的话价钱还是一样的吗?
客服:这个不一定,因为我们都是要根据当前的情况来决定的。因为他如果出了一个新产品的话,肯定会有新产品的规则,而且它保费、保额都是会有不确定性的。
很多消费者会将“保证续保”和“连续投保”两个概念相混淆。其实,二者差别很大。
所谓“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而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那时保险消费者可能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而根据相关规定,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保险属于非保证续保产品,不能含有保障续保条款。也就是说,您今年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保障期只有一年,明年到期后,无法保证续保。
银保监会发布续保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发布的风险提示中就提到了两点:一、明确“连续投保”不等同于“保证续保”。二、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这次银保监会喊话险企,正是因为有企业在“连续续保”和“保证续保”上混淆视听。
现在有欺骗和误导投保人这个情况发生,比如他把“连续续保”和“保证续保”故意不区别,投保人也不太清楚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那就认为他的“连续投保”等同于“保证续保”,其实是不对的,但是有些公司会这样混淆视听,让投保人掉进陷阱当中去。所以保监会作为维护市场公正公平的这样一个监管机构,它是要保护消费者利益的。
王国军还表示,从产品本身而言,短期健康险产品是符合大众需求的,但在销售环节,相关企业要做到确保规范操作。
另外,银保监会在发布的风险提示中也提醒消费者,在投保这类产品时,应该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关于保障期限和续保条款等内容,确认保险期间,了解产品属性,根据自身的保障需求选择购买相适应的健康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