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首先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从开播以来,晚会揭穿了无数的骗局、陷阱和黑幕以及假冒伪劣商品。维护了公平公正,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和人生。每年的3月15日,3.15晚会都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出强烈呼声。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是最受人瞩目的。虽然监管在不断加强,但是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出,不仅危害了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
每年3·15到来之际,从国家到地方,从媒体到网络,都会曝光一批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个人和企业。这里既有黑心的小作坊,也不乏知名的大企业。无论规模的大小,在食品安全事件面前,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和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都是难以磨灭的。
回顾2018年食品行业,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2018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校园周边的“五毛”零食进行了曝光,揭露了其中存在的滥用添加剂、使用非法食品添加剂问题。有关检测报告显示,“五毛”零食普遍存在高油高糖高盐或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的问题,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外卖是现在快节奏上班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虽然外卖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捷,但有关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每年基本都能盘出几个。今年多家媒体先后爆料出多家餐馆存在为了节约成本与制作时间,采用料理包制作餐点的情况,并开始陆续出现卖家将料理包加热密封后的料理注以“营养午餐”、“超值套餐”等名称,冒充现炒外卖通过美团、饿了吗等平台销售给消费者。
还有今年年末广东深圳文锦渡海关查获了共45吨的冻鸡爪和冻鸡翅,根据现场海关描述,这批货物打开后恶臭扑鼻,而且大多没有经过检疫,可能存在病毒。除此以外,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一而足。
品牌海参企业通过自身内部检查提升产品质量
每年315都是食品安全曝光的重灾区,海参质量问题也一样。与其通过消费者投诉来监督海参行业发展,不少品牌海参企业通过自身内部检查,以内业知名的宫品海参为例,宫品海参十分注重自身的产品质量,自知海参质量为立生之本,十多年来在海参业内精心耕耘,每年在生产链上投入上千万,对整个海参产业链条实施全程监控,设立36个质量安全监控点。所有产品均100%选用纯天然无污染海域原生态鲜活海参为原料,确保天然、纯正、地道的好品质,充分保证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