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钰集团合作方身份扑朔迷离 疑似假央企卷土重来
连续并购失利的融钰集团股价断崖式下滑,在近日抛出一份引入涉及百亿元合作方案后,深交所火速发出关注函。
融钰集团公告称,拟引入中核国财投资集团作为战略投资方,新的战投方中核国财为央企背景,但这一说法随即被所指央企坚决否认。记者在拨开中核国财及关联公司的背景后发现,此前被中核集团打假的央企子公司“华宇公司”似乎又卷土重来。
深交所:严格落实退市主体责任 对烯碳退予以摘牌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深交所将于烯碳退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即7月18日,对烯碳退股票予以摘牌。
资料显示,2018年5月28日,深交所对烯碳退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自2018年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截至2018年7月17日收市,烯碳退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满30个交易日。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烯碳退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后,深交所密切关注公司动态、市场舆情、投资者投诉等方面信息,持续督促公司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一是针对公司股东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终止事项,督促公司及鉴证律师及时披露相关公告,避免影响退市整理期交易,持续督促公司在条件成熟时择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二是针对公司控股股东持股变动情况,第一时间要求公司核查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三是针对投资者投诉公司对外咨询电话无法接通的问题,先后向公司发出2份关注函,督促公司保持相关咨询电话的畅通并及时接听。
补贴退坡新政快速发酵 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业绩预降
今年以来,一系列行业新政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变革中成长。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绝对量达到47.6万辆,同比增长88.1%。
但就近日多家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发布的业绩来看,补贴退坡引发的连锁反应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持续发酵,结果是中下游公司业绩普遍预降,变革带来的“阵痛”效应持续发酵。
盈峰环境152亿收购中联环境 标的公司承诺三年净利37亿
停牌中的盈峰环境(000967)公布重组草案,公司拟152.5亿元估价,收购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100%股份,进一步完善环保战略布局,快速实现产业升级,有望成为国内民营环保的龙头企业。
7月17日,盈峰环境与宁波盈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联重科(000157)等签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上述8名股东持有的中联环境100%股份。标的资产作价152.5亿元,此次增发以7.64元/股发行,合计发行19.96亿股。
成立于2012年的中联环境,是一家集环卫装备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提供环卫运营服务的环卫一体化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多种环卫清洁装备(清扫车、清洗车、市政车、除雪车等)、垃圾收转运装备(垃圾车、垃圾站等)、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环卫装备(纯电动车、天然气车等)等成套设备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4月30日,共取得专利授权609项,并牵头制订了多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拥有省级研究中心,曾获得“湖南省十大知识产权领军企业”称号。
孟凯所持股份全部过户 陈继成为*ST云网新实控人
长达数年的*ST云网(002306)实控人谜团今日终于揭晓。7月17日,*ST云网发布公告,孟凯名下的1.8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已于7月13日过户至上海臻禧名下。
过户后,上海臻禧直接持有公司1.85亿股,占总股本23.11%,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臻禧实控人陈继成为公司实控人。上海臻禧与陈继合计持有1.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3.81%。
中兴通讯连续两涨停 收获中国移动采购大单
自解除禁令后,中兴通讯(000063)股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并带动5G、通信设备板块大涨。
方正证券通信分析师预计,2018年下半年运营商相关停滞的采购将会顺利进行,通信设备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解除禁令后,中兴通讯业务陆续恢复运转,作为行业龙头,已率先拿下中国移动大单。据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7月16日公示,在中国移动2018年GPON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标段二、标段三)中,中兴通讯作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出现,投标报价分别为4.87亿元和3323.2万元。其中标段二中兴通讯中标份额不低于70%,其余不高于30%被第二中标候选人华为夺得。
电企上半年发电量提升 半年报业绩强劲增长
近期,多家电力上市企业相继公告上半年发电量完成情况,多数实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虽然煤炭价格仍居高不下,但不少发电企业公布的半年报业绩预告开始大幅转好。
首批二季报出炉 多数基金经理认为A股估值接近底部
华夏、嘉实、南方、汇添富、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今日率先公布旗下基金二季报。二季度,受到贸易战升级等外部压力影响,A股市场在季末加速下行,上证指数创出两年来的新低。从已公布的二季报情况看,偏股型基金操作思路差异较大,部分基金在6月底选择减仓避险,应对赎回压力,也有基金选择逆市加仓。
对于后市走势,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大部分公司的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看好低估值的价值股和稳定成长的消费和医药类个股,同时关注部分资产负债表稳健、现金流强劲的上市公司。
打破旱涝保收 “赚钱才收管理费”基金即将发行
一直以来,基金产品无论业绩如何都会收取固定的管理费,这一“旱涝保收”模式饱受投资者诟病,行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之前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基础上,基金业迎来又一次创新——“赚钱才收固定管理费”的基金产品即将面市。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这只“赚钱才收固定管理费”的基金为南方瑞合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LOF),该基金采用三年定期开放的运作模式,在管理费方面做出新的尝试——若封闭期费后收益率为正,收取每年1.5%的固定管理费,否则不收取管理费,也就是“赚了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
据介绍,南方瑞合将由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担任基金经理。同时,该基金采用发起式基金的运作模式,引入“公司发起,高管领投,员工跟投”的模式,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捆绑,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进退。